就业信息
【编者按】11月8日至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一份特别的“百年总结”——《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是在重大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全会强调“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杏吧 官网特开设“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笔谈专栏,刊发我校师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理论文章与心得体会,推动师生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无愧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的逻辑分析
关震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六中全会胜利召开并审议通过了党的第三个历史决议,其体现的意义极为重大,表述的内容极为深刻,传达的精神极为深邃,对于回顾历史、评述当下、展望未来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会议阐述的重要思想之一就是党在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中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经过百年历程的洗礼与积淀,结合百年变局的国内国外情况,这一实践经验和原则显得更为重要。认真分析和总结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的逻辑脉络,不难发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三条逻辑主线贯穿其中,成为阐释与把握这一思想的切入点和落脚点。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的价值逻辑
中国共产党从人民中诞生,在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中发展,人民是党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所在。从毛泽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和实践准则,这成为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的价值纽带,评判党是否团结一致与化解分歧的价值标准。
第一,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中国共产党,彻底否定历史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始终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是历史的“剧中人”,是党领导和执政的力量源泉,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党紧紧依靠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人民是历史的“剧作者”,是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其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不是由党做判断,而是由人民来评判。取决于实惠是否由人民得到,人民生活是否得到改善,人民权益是否得到保障。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来源于人民,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的元气也产生于人民,正是有着人民创造历史的价值共识才会产生党团结统一的不竭动力,在始终维护党的团结中不断发展。
第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的奋斗目标。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条件得到彻底改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期盼在教育、就业、收入、住房、环境、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更优越更高水平的待遇。不断缩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是党的工作方向。为实现这一目标,党带领人民毫不动摇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更高水平上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带领人民在共同富裕上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着力推进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党带领人民在努力奋斗中实现美好生活目标,始终保持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努力为人民创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党的奋斗目标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成为党团结奋斗的价值追求,统一领导的价值体现。只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领导才会实现这一奋斗目标,同时在实现这一奋斗目标中更好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领导。
第三,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立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是人民性,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人民立场。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纵观人类历史,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立场探索人类自由解放之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讲宗旨,讲了很多话,说到底还是为人民服务这句话。”不谋私利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能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从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出发,从人民根本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回望走过的路,中国共产党无论处在什么历史方位,党的事业无论发展到什么历史阶段,始终没有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根本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使得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党的事业拥有不竭的力量和源泉。紧紧围绕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目标,始终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产生了党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向心力,紧密团结奋斗和行动一致的粘合剂。从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出发,党不断汇聚其磅礴之力,在集中统一领导中迸发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二、不断加强政治建设,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的实践逻辑
注重政治建设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建党百年以来,党之所以能够保持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进取精神和强大力量,经历各种曲折和失败而愈挫愈勇,同始终坚持从政治上建设党是密不可分的。政治建设是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的根本保障,是在实践中不断得以验证并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
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党作为特定阶级利益的代表,天然具有政治属性,并具有自己的政治使命、目的和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特征就是以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为己任,把鲜明的政治观点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具有崇高政治理想、高尚政治追求、纯洁政治品质、严明政治纪律,从不讳言自身的政治属性和使命。如果党在政治上的先进性丧失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无从谈起,党必将成为一盘散沙,难以形成集中统一领导的稳定局面。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强调,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这其中党的政治建设是最为重要的,是核心与根本,居于统领地位,不抓党的政治建设或背离党的政治建设指引的方向,党的其他建设就难以取得预期成效。大量事实表明,党内存在的包括破坏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种问题,从根源上说,都与政治建设软弱乏力、政治生活不严肃不健康有关。加强政治建设,亮明政治态度,表达政治决心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点,是在实践中形成的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的传统继承与经验总结,并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得以巩固和完善。
第二,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党紧密团结,集中统一领导,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实质内涵,就是要发挥政治指南针作用,引导全党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去,推动全党把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贯彻到谋划重大战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务、推进重大工作的实践中去,确保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在这一过程中,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持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低级红”、“高级黑”现象,高度警惕形形色色的“伪忠诚”、“两面人”,清醒看到党内存在的政治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同志忽视政治、淡化政治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必须进一步坚定政治信仰,强化政治领导,提高政治能力,实现全党团结统一、行动一致。明确政治方向重要性,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一路前行,是在实践中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基础。只有方向对了,建设才会取得预想效果,否则只会南辕北辙,永远无法实现党的初心与使命。
第三,全面用力与重点发力相结合,切实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在通过党的政治建设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过程中,既需要全方位用劲,也需要重点发力,在统筹兼顾中提高党的政治建设水平,进一步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一是政治立场事关党的政治建设根本。全党必须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坚决站稳党性立场和人民立场。要把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高度统一起来,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任何时候与党同心同德,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实干中勤政为民。二是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是一项基础性、经常性任务。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自觉抵制商品交换原则对党内生活的侵蚀,坚决防止和克服党内政治生活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三是在党员干部所需要的各种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辨别政治是非、保持政治定力、驾驭政治局面、防范政治风险的能力。加强政治能力训练和政治实践历练,主动扛起对党忠诚、为党分忧、为党尽职、为民造福政治担当,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三,勇于坚持自我革命,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的革命逻辑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党在不断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过程中,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
第一,勇于自我革命,是党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政党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解放全人类为己任,要实现这样的崇高使命,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彻底的自我革命来推动深刻的社会革命。正如马克思指出的那样: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什么能够在各种政治力量反复较量中脱颖而出?为什么能够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根本原因在于党始终保持了自我革命精神,保持了承认并改正错误的勇气,一次次拿起手术刀来革除自身病症,一次次靠自己解决了自身问题。党的性质决定了当没有自身私利,不谋私才能谋根本、谋大利,才有资格、有底气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历史深刻昭示我们,必须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同一切影响党的先进性、弱化党的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此形成了依靠党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勇于自我革命的鲜明品格使党不断克服分裂党的团结、弱化党的领导的困难和挑战,使党紧密团结在一起,集中统一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第二,全面从严治党以其丰富内涵诠释了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全面从严治党使党经历革命性锻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以刀刃向内的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雷霆万钧之势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实落细,清除了党内存在的严重隐患,化解了党面临的严重政治风险,保证全党沿着正确航向前进,在刮骨疗毒中解决了自身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在激浊扬清中彰显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本色,在革故鼎新中重塑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政治优势,通过行动回答了“窑洞之问”,练就了中国共产党自我净化的“绝世武功”,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自我革命的外化形式和具体体现,是党自我革命的实践行动与效果显示,确保了党在不断加强和改善领导的过程中维护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
第三,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任重而道远。虽然全面从严治党已经取得历史性成就,但还远未到大功告成的时候。党面临的“四大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党面临的“四大危险”是尖锐的、严峻的,党内存在的思想不纯、政治不纯、组织不纯、作风不纯等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一以贯之,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思想从严、监督从严、执纪从严、治吏从严、作风从严、反腐从严,完善和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把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进行到底。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的更加坚强有力。”全面从严治党一直在路上,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也一直在路上,只有将二者统一在一起,以党自我革命的巨大决心和勇气不断推动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发展。
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是党领导的最高原则,是党性、是大局,关系到党、民族、国家的前途命运。认真分析和总结维护党的团结与集中统一领导的价值逻辑、实践逻辑和革命逻辑,不断深化对这一根本问题的理解和把握,必将大力推进维护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领导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杏吧 研究基地,浙江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杏吧 研究基地,杏吧 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杏吧APP直播官方下载 xing8.org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