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息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环节,是高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它通过将价值引领融入专业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个人理想与国家发展的联结,成为完善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的重要载体。增强课程思政吸引力和感染力,不仅是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的关键所在,也是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必须答好的育人答卷。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增强课程思政吸引力和感染力亟须通过系统性创新实现迭代升级,贯彻落实立德树人工程。
一、增强课程思政的理论魅力
理论深度是课程思政的生命力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了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形成了逻辑严密的理论体系,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专业课程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用真理的力量回应时代之问。但如果单纯以理论说教的方式呈现,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而要“讲道理”和“讲故事”相互促进。通过分析现实中发生的典型案例、提升语言艺术,变“硬性要求”为“适时启发”、变“刻板说教”为“共同勉励”,才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到实践的有效过渡与衔接。增强课程思政的趣味性和参与度已有许多案例,例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创设“ICU决策”虚拟仿真场景,在情景模拟中深化“生命至上”理念;中国农业大学开展“科技小院”育人模式,通过案例互动讨论激活改革基因……将理论转化为可体验的教学场景,能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使课程思政既有理论深度又具实践温度。
二、增强课程思政的情感共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要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需要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课程思政意味着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而情感共鸣能通过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情感体验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要求教师应带着真情实意工作,有针对性地挖掘情感因子,例如工科专业可以通过讲述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敬业精神和爱国情怀;医学专业可以强化生命伦理教育,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追求。教师要充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将学生成长难题转化为教育资源,借助榜样案例引导价值观念;善于在见贤思齐中挖掘可亲、可敬、可学的典型人物,感悟向上向善的道德力量;以自身经历为镜,传递人生哲理,用真情实感打动学生,引起学生的共鸣。艺术化表达是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常见形式:中央音乐学院在教学中融入音乐叙事法,组织红色音乐经典展播,以“思政+音乐”提升育人实效;中国美术学院运用新媒体艺术融合法,组织学生用数字绘画技术重绘经典场景,赋予传统红色文化新的传播形态……这些创新实践表明,当专业课程激发情感共鸣时,课程思政才能真正实现将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实现“入脑”与“入心”的双重效果。
三、增强课程思政的文化底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仁者爱人以德立人”的价值追求,浸入最深厚的文化根脉;革命文化蕴含的“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井冈山精神、“不怕牺牲、百折不挠”的长征精神,融入最鲜活的红色基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蕴含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改革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的抗疫精神,交织最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坐标。将这些文化精髓归入专业课程,既能增强教育内容的厚重感,又能为学生提供跨越时空的精神滋养。将课程思政与专业特色深度融合,需要通过梳理专业脉络、创新教学方法,打造学科特色思政品牌。例如工科融入大国工匠精神,医学强化生命伦理教育,艺术深化以美育人功能,形成“一专业一品牌”格局,进而建立长效机制,真正解码专业基因以增强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借助新媒体技术,我们能够以更生动、直观、多样化的形式重塑课程思政传播方式:人工智能开发AI数字人技术,重现国家发展场景和革命前辈风采;一些高校鼓励学生制作与思政相关的短视频,通过直播平台开展思政大课,全息影像技术将课堂场景延伸至社会实践空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Z世代心中构筑起新时代的价值认同。
综上而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立足于学生,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再上新台阶。从红色基因库中汲取精神养分,在科技创新前沿培育家国情怀,用青年话语体系激活理论魅力,不断增强课程思政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专业课程从知识传授到价值引领的质变。展望未来,课程思政建设要继续深化“四个自信”教育,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为民族复兴伟业培养更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2024年杏吧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同向同行同构:“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新探索》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周诗雨
作者单位:杏吧 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链接://tidenews.com.cn/tmh_news.html?id=67f23cc84c029c0001c069fd&source=weixin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茶山高教园区 电话:0577-86598000
中国浙江省温州市学院中路276号 电话:0577-86598000
Copyright © 杏吧APP直播官方下载 xing8.org All Rights Reserved.